薛 松 1965
薛松於1965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為中國當代波普藝術主要代表之一。
薛松最初的藝術實驗始於1980年代。當時中國現代藝術運動如火如荼,波普藝術 (Pop Art)等挑戰傳統美學的思想亦隨中國改革開放啟發不少中國藝術家。那時薛松開始嘗試創造新的藝術概念,一直努力尋找個人藝術的獨特性。「我想突破中國傳統,並超越西方現代主義,說來容易,想要做到可就非常困難。」
1990年,在畫室一場火災意外令薛松失去了所有,但卻成為了他繪畫生涯轉變的契機。在灰燼中,薛松發現了新的創作手法,他把燒焦的作品殘骸、書刊雜誌碎片以拼貼形式重組成新的作品,產生新的意義。從此,「燃燒」和「拼貼」成為薛松獨一無二的藝術語言,並由此創作了關於社會、政治、傳統、人文、時尚、審美等不同議題的作品。
薛松曾於上海美術館、西安美術館、新加坡 MOCA 當代美術館、日本上野森美術館等舉行個展。作品獲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德國波恩現代藝術博物館、瑞士尤倫斯藝術基金會、瑞士烏利·希克收藏、比爾蓋茲藝術基金會、法國卡地亞藝術基金會、可口可樂公司亞太總部、摩根大通銀行亞太總部、瑞聯銀行(UBS)等國際重要收藏家收藏。
-
Free Flying 自由飛翔
-
The Divine Horse 《神馬》, 2005
-
Impressionist Calligraphy 《書法印象》, 2006
-
Symbols Series 有符號的山水, 2006
-
Abstract Calligraphy (抽象書法), 2006
-
Rising Sun 旭日東升, 2007
-
Lenin《列寧》, 2007
-
Mah-jong (麻將), 2007
-
Landscape《山水》, 2007
-
Bright Future《奔前程》, 2008
-
Walking in the Cloud 雲中漫步, 2009
-
Dashing《飛奔》, 2009
-
A Portrait of Lake and Mountain《湖光山色》, 2009
-
Angels of Love《愛的天使》, 2009
-
Fishing Boats at Nightfall, 2010
-
Construction I《構成之一》, 2010
-
Construction II《構成之二》, 2010
-
Landscape of Tranquility, 2011
-
A Portrait of Pine and Rock《松石圖》, 2011
-
Landscapes with a Small Pavilion 《小亭山水人家》, 2011
-
From Jieziyuan Painting Collection to Mark Rothko No.8 羅斯科上的芥子園之八, 2012
-
From Jieziyuan Painting Collection to Mark Rothko No.3 羅斯科上的芥子園之三, 2012
-
Mountain Beauty 群峰競秀, 2012
-
A Dialogue with the Master No. 3 - Malevich 與大師對話之三 - 馬列維奇, 2013
-
A Dialogue with the Master No. 8 - Damien Hirst 與大師對話之八 - 達明安.赫斯特, 2013
-
Meta - Calligraphy 文字遊戲, 2013
-
Dialogue Series No.3 (對話系列 No.3, 2013
-
Landscape Cola《山水 - 可樂》, 2014
-
Bright Future (2) 《奔前程 (2)》, 2014
-
Two Horses《雙馬》, 2018
-
Brushstrokes《筆觸》, 2020
-
The Way of Nature Series No.7《法自然系列 - No. 7》, 2020
-
Foam No.1《泡沫 - No. 1》, 2020
-
Foam No. 2《泡沫 - No. 2》, 2020
-
Foam No. 3《泡沫 - No. 3》, 2020
-
Foam No. 4《泡沫 - No. 4》, 2020
-
Icecrack《冰裂紋》, 2020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Rhythm《法自然系列 - 韻律》,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Vein (1)《法自然系列 - 紋理 (1)》,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ong Porcelain (2)《法自然系列 - 宋瓷 (2)》,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erenade《法自然系列 - 小夜曲》,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Vein (2)《法自然系列 - 紋 (2)》,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Vein (3)《法自然系列 - 紋 (3)》,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peckle (1)《法自然系列 - 斑點 (1)》,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peckle (2)《法自然系列 - 斑點 (2)》,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pring《法自然系列 - 春》,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ummer《法自然系列 - 夏》,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Autumn《法自然系列 - 秋》,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Winter《法自然系列 - 冬》,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Old Bricks《法自然系列 - 老磚》,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Bamboo《法自然系列 - 竹》, 2021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Fire《法自然系列 - 火》, 2022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pray《法自然系列 - 浪花》, 2022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Rattan《法自然系列 - 藤》, 2022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Water《法自然系列 - 水》, 2022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Scar《法自然系列 -痕 》, 2022
-
Transfiguration Series - Mountain《法自然系列 - 山》, 2022
表現主義,拼貼和抽象表現時期 (1988 至1993年)
薛松的創作生涯始於1988年,早期的作品風格主要以表現主義和抽象為主,試圖打破傳統寫實造型的束縛。 1990年薛松工作室火災,他身處廢墟現場,眼看滿地灰燼,受此啟發,逐漸確立他的藝術語言,運用圖像拼貼和混合灰燼的顏料,逐漸形成了其固定的創作手法。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更富抽象性。
文化波普 (1994年始)
薛松敏銳地把握了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化和大都市的興起,在全球流行和新消費文化的影響下,引入了波普藝術的手法,通篇使用焚燒後的大量現成印刷品碎屑,並拼貼構成畫面。這是他對拼貼手法的技術貢獻,豐富和發展了波普藝術的語言形式。薛松所挪用的現成公共圖像和文字涉獵範圍廣泛,視覺主題遍及當代社會生活中具重要作用,或引起廣泛關注的對象和話題,呈現一種文化和人文性的波普藝術風格,深受好評。
新山水 (1997年始)
山水是中國藝術中永恆的題材,薛松以波普的視覺語⾔將其轉變為一種外在的形式框架,在其中拼貼展示不同內容,諸如:西方藝術史、中國書法、都市風景、當代流行圖像。外在山水的輪廓和內在多樣的拼貼共同形成了一種既全球又地域的多元聚合,隱然折射了當今中國都市文化中的「全球地域化」(Glocalization),即全球化下的地域性和地域下的全球化,二者互相對立且共融。
中西對話 (2000年始)
中西融合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忽視且充滿爭議的主題。薛松以混合拼貼和蒙太奇手法,在「中西對話」系列中思考二者之關係。該系列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雙重性:中、西文化思想的共同滋養,以及傳統和當代、精英和大眾的相互性等特質。
文字和書法 (2002年始)
「文字和書法」系列,既是薛松對早期文字拼貼作品的回望,也承接了他長期對中西文化交融問題的關切,是他近年作品回歸抽象性的發端。抽象和書法相互參照、轉化,最是令藝術家著迷。
大都市 (2005年始)
薛松的「大都市」系列作品,以城市景觀的新舊更替,人們在劇烈變動中的歡樂和迷茫、夢想和失落為主題,觀照20世紀末中國劇烈都市化進程的深刻影響,也呼應著上世紀20年代歐洲藝術家拼貼都市圖像的手法。
法自然 (2019年始)
「法自然」可理解作薛松對早期作品的抽象和表現性之回歸。生於碭山的薛松,童年時親近自然,也受當地老莊哲學熏陶。在經歷大都市繁華,走過波普及其所代表的消費主義後,「法自然」是藝術家「返璞歸真」,融匯自然與波普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