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銘 1938-2023

生平

朱銘1938年生於台灣苗栗。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開始探索新物料,如銅、鐵、石、不鏽鋼、海綿、陶瓷。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1976年3月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首次個展,他創作的〈同心協力〉等充滿鄉土形象的作品,各界佳評如潮,奠定他在藝壇的位置。


但是朱銘卻並未停留於鄉土的造形,他又逐步發展出日後知名的「太極系列」。這一新的創作嘗試,源自於楊英風的建議其學習太極拳,一方面可以健身,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想啟發朱銘更進一步探索文化的精奧,來深化成熟朱銘自身的藝術層次。更由此學習太極的過程,讓朱銘體悟簡化了「形」,更得以增加「精神」的內涵。如此一來,朱銘作品有了精神性的面貌與內涵,更獨創出個人的雕塑風格。


1977年,朱銘首次赴國外展出,地點是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28件木雕的「太極」系列作品。此次展出贏得當地藝壇的高度評價。1980年代初期,朱銘已在台灣藝壇立足。隻身赴美闖天下,發展其「人間系列」。


80-90年代是朱銘全面發展其藝術創作的時期,此時「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並行發展。朱銘的藝術成就持續獲得肯定。2003年,朱銘獲輔仁大學頒榮譽藝術博士學位。2004年獲得行政院文化獎,為台灣對文化界人士所頒發的最高榮譽獎項,藉以表彰對文化維護與發揚有特殊貢獻人士之尊崇。2007年又獲得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

作品
風格

「太極系列」受太極拳天人合一的浩瀚氣度所啟發。太極系列運用的媒體並不限於木材,還利用青銅、不銹鋼等素材製成,通過大塊面的切割以及平穩而不勻稱的造型,充分表現出強弓之弩,蓄勢待發的智勇情狀,太極初刻是從招式簡化而來,但慢慢地逐步深化它的語彙及精神體悟,朱銘手下的刀斧不隨「形」走,開始隨「意」走,朱銘:「不單是刻這一招或那一招,而是走到這一招到下一招之間的演變。」這讓太極拳師傅看了都驚問:「這件作品的招式很熟,但怎麼在圖片中看不到這一招?」太極的創作在朱銘的體悟下,從有形到無形,兼備形似與神似。

 

「人間系列」則反映了朱銘對俗世人間形色人物的透觀和呈現,紐約的生活正是觸發了彩木人間出現的關鍵。朱銘個性不喜重複,因此他求變,順著內心的體悟、追求新境界的呼喚,順勢發展了人間系列,朱銘:「我為什麼要刻『人間』呢?我認為須刻一些生活的東西……『人間』比較生活化,製作態度也比較接近現代雕刻的理念—隨興而自由。」從彩木人間開始,朱銘的人間創作,一再一再地自我蜕變,媒材上不僅止於木質材料,陶土、海綿、青銅、不鏽鋼等等,盡為他所用,題材上含括了俗世人物的眾生百態,三姑六婆、摩登女郎、運動員、出家僧眾等對象,一切均信手拈來。

 

「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兩套系列一剛一柔,陰陽諧協,顯然朱銘已領略中國文化之精粹,將其修為溶入其雕刻功夫上,經他一手琢磨的雕刻,都散發著一股與眾不同的氣度,令人懾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