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铭 1938-2023

生平

朱铭1938年生于台湾苗栗。 15岁初从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庙宇的雕刻与绘画,30岁拜入台湾雕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开始探索新物料,如铜、铁、石、不锈钢、海绵、陶瓷。朱铭融合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逐渐发展出超越两者的独特风格。 1976年3月在国立历史博物馆的首次个展,他创作的〈同心协力〉等充满乡土形象的作品,各界佳评如潮,奠定他在艺坛的位置。


但是朱铭却并未停留于乡土的造形,他又逐步发展出日后知名的「太极系列」。这一新的创作尝试,源自于杨英风的建议其学习太极拳,一方面可以健身,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想启发朱铭更进一步探索文化的精奥,来深化成熟朱铭自身的艺术层次。更由此学习太极的过程,让朱铭体悟简化了「形」,更得以增加「精神」的内涵。如此一来,朱铭作品有了精神性的面貌与内涵,更独创出个人的雕塑风格。


1977年,朱铭首次赴国外展出,地点是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28件木雕的「太极」系列作品。此次展出赢得当地艺坛的高度评价。 1980年代初期,朱铭已在台湾艺坛立足。只身赴美闯天下,发展其「人间系列」。


80-90年代是朱铭全面发展其艺术创作的时期,此时「太极系列」与「人间系列」并行发展。朱铭的艺术成就持续获得肯定。 2003年,朱铭获辅仁大学颁荣誉艺术博士学位。 2004年获得行政院文化奖,为台湾对文化界人士所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项,借以表彰对文化维护与发扬有特殊贡献人士之尊崇。 2007年又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艺术文化奖。

作品
风格

「太极系列」受太极拳天人合一的浩瀚气度所启发。太极系列运用的媒体并不限于木材,还利用青铜、不锈钢等素材制成,通过大块面的切割以及平稳而不匀称的造型,充分表现出强弓之弩,蓄势待发的智勇情状,太极初刻是从招式简化而来,但慢慢地逐步深化它的语汇及精神体悟,朱铭手下的刀斧不随「形」走,开始随「意」走,朱铭:「不单是刻这一招或那一招,而是走到这一招到下一招之间的演变。」这让太极拳师傅看了都惊问:「这件作品的招式很熟,但怎么在图片中看不到这一招?」太极的创作在朱铭的体悟下,从有形到无形,兼备形似与神似。

 

「人间系列」则反映了朱铭对俗世人间形色人物的透观和呈现,纽约的生活正是触发了彩木人间出现的关键。朱铭个性不喜重复,因此他求变,顺着内心的体悟、追求新境界的呼唤,顺势发展了人间系列,朱铭:「我为什么要刻『人间』呢?我认为须刻一些生活的东西… …『人间』比较生活化,制作态度也​​比较接近现代雕刻的理念—随兴而自由。」从彩木人间开始,朱铭的人间创作,一再一再地自我蜕变,媒材上不仅止于木质材料,陶土、海绵、青铜、不锈钢等等,尽为他所用,题材上含括了俗世人物的众生百态,三姑六婆、摩登女郎、运动员、出家僧众等对象,一切均信手拈来。


「太极系列」与「人间系列」两套系列一刚一柔,阴阳谐协,显然朱铭已领略中国文化之精粹,将其修为溶入其雕刻功夫上,经他一手琢磨的雕刻,都散发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度,令人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