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弌 1948
李华弌,1948年生于上海,六岁师从海上画派晚期著名画家王一亭之子王季眉学习水墨。十六岁时,跟随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生张充仁学习西方艺术,后者以现实主义水彩画而闻名。虽然在「文化大革命」(1966-76年)中,李华弌因精熟笔墨、受过良好艺术教育留在上海做宣传美工。
七十年代中,李华弌遍访国内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址,其中就有安徽省的黄山。他还对古代佛教艺术产生兴趣,并不顾漫长艰辛的旅程前往敦煌学习古代窟穴中的佛教绘画数月。李华弌自学了早期中国画历史,并通过对甘肃敦煌石窟佛像的非正式研究,了解中国宗教画。他曾前往北京参观展览,如在1978年,他首次欣赏到北宋山水画和大型现代西方艺术展,使其大开眼界、印象深刻。

于敦煌(左)及黄山(右)
1982年,李华弌与妻子移居美国三藩市,入读旧金山艺术学院攻读美国战后艺术,两年后获艺术硕士学位。李华弌在美国帕萨迪纳亚太博物馆举办了首个作品展,主要展出其敦煌风格的作品和「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尤其他的抽象风格作品深得著名中国画学者迈克尔 · 苏立文 (Michael Sullivan) 的称赞。

于美国帕萨迪纳亚太博物馆(左)及展览现场(右)
接下来的十年,李华弌不断探索将早期中国艺术元素与抽象绘画结合的可能性,并在中国画的重要主题--山水,开拓新领域。他在90年代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代表风格;这一风格以高山峻岭为基调,代表了对北宋时期山水画的推崇。一如文人画家,李华弌一直追求的,是北宋画中的气度及优雅,是文人画中的水墨精神,并且在当代与传统、天地与人文之间建立独特的连系,于是,他历年来不断亲身探访中国名山大川,以领悟宇宙自然的气韵。
过去十数年中,李华弌曾多次游历中国名胜,足迹遍及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南张家界、陕西华山、新疆西普顿天门、西藏等地。 2015年,他花了一个月的长途旅行到安徽省四大名山; 走访重庆武隆喀斯特的天生三桥; 并专程到四川、湖北、湖南以前无法进入的领域,包括壮观的武陵源区(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世界遗产)。

2006年于中国庐山(左)及2009年于中国新疆(右)
李华弌曾于各大艺术馆举行展览,包括纽约古根汉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芬兰赫尔辛基美术馆、瑞典北欧水彩艺术博物馆。
作品广为重要美术馆收藏,包括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美国夏威夷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堪萨斯大学斯宾塞美术馆、中国苏州博物馆、香港M+、香港艺术馆。

1999年于古根汉美术馆(左)及2004年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右)
-
Forever Young《不老》, 2011
-
In the Spirit of the Big Dipper 《北斗之虛》, 2014
-
Longevity 《壽松》, 2016
-
Landscape 《山水》, 2016
-
Endless Life《生生不息》, 2017
-
Unlimited Space, Unlimited Time 《時空無限》, 2017
-
Wind Riding 《翔翥》, 2017
-
Boundless Life 《生命無涯》, 2017
-
Late Spring《春末》, 2017
-
A View of Eternity 《一目無盡》, 2017
-
A Boundless World 《海闊天高》, 2017
-
An Uncompromising Heart 《毅心毅骨》, 2018
-
Episode of Clouds and Water 《雲水一章》, 2010
-
Mountain and Details of the Mountain《此山中》, 2010
-
Ripples of Gleam《漾清輝》, 2017
-
Zen of Winter《冬之禪》, 2019
-
Song of Pines and Falling Water《泉聲松籟》, 1999
-
Landscape《山水》, 1999
-
Wilderness Performance《野演》, 1999
-
Landscape《山水》, 2003
-
Misty Landscape 《遠山蓋霧》, 2005
-
Magnificent Hills and Pine《立松重嶺》, 2006
-
A Gathering of Pines and Clouds 《雲松聚》, 2007
-
Dancing Cypress Under the Moon《月柏圖》, 2010
-
Landscape《山水》, 2011
-
Antique-like Beauty Between Cliffs《崖間蒼古》, 2012
-
The Combat of Water and Stone《水石相搏》, 2012-2013
-
Immortal Mountain – Passage to Pureland 《仙山-天景通》, 2013
-
Landscape《山水》, 2014
-
Immortal Mountain – Pureland Streams 《仙山-天景流》, 2014
-
Untitled《無題》, 2014
-
Untitled 《無題》, 2014
-
Landscape《山水》, 2014
-
Landscape《山水》, 2015
-
Untitled《無題》, 2015
-
Landscape《山水》, 2015
-
Untitled 《無題》, 2015
-
Landscape 《山水》, 2015
-
Untitled《無題》, 2015
-
Untitled 《無題》, 2015
-
Landscape《山水》, 2015
-
Landscape 《山水》, 2015
-
Greenish Ridges 《青峰疊嶂》, 2016
-
Untitled《無題》, 2016
-
Mountain in Hermitage《幽山不染紅塵》, 2017
-
United Hearts from Common Roots《同氣連枝》, 2018
-
Landscape I 《山水 (一)》, 2018
-
A Vision from a Grand Cliff 《崖高心遠》, 2018
-
Landscape II《山水 (二)》, 2018
-
In the Density of Mist 《煙鎖山巒》, 2018
-
Ballad of Seasons《四時行》, 2018
-
Essence of Time《惜歲時》, 2018
艺术评论
迈克尔 · 奈特(倪明昆,Michael J. Knight)
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资深策展人
…… 1982年,李华弌和他的妻子抓着机会前往美国,定居三藩市……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于1984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 李华弌在艺术学院的老师们传授的都是后现代理论,并鼓励他使用中国题材和技巧去开创自己的风格。在这种想法的引导下,李华弌开始明白,他的艺术挑战并不限于将中国和当代西方连起来,更要将古代中国与中、西现代连起来……
......李华弌在北宋时期(公元960-1126)的壮丽山水画传统中找到灵感。......他根据一套艺术,理论和哲学基础,而非按照他的能力所在,去刻意地选择他的艺术路线。首先,他汲取了北宋恢宏的山水画的视觉吸引力。郭熙的“早春图”是李华弌的最爱,这是一幅最复杂,最具视觉震撼力的中国画之一。......
......李华弌对李成的探索,不限于遍读文献,还跑到李成的故乡 - 。现在的山东省青州临淄在那里,他体会当地的山水,松树和整个环境他还攀涉人迹罕至之地,以推敲李成的生活环境会是什么模样。李华弌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尝试捕捉李成的绘画技术,还尽可能在当世环境追溯李成所见所感。......
…… 按正宗后现代风做法, 李华弌广纳百家之说为他的作品立论。他以泼墨去造山水画的框架构图,而从抽象表现主义和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作品和著作中找到泼墨技巧的理论根据。 (张大千本身也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他还在中国更早典籍中找到理论基础……
摘录自〈李华弌:过去和现在〉
(原以英文刊载于2007年英国伦敦Eskenazi画廊《李华弌的山水画》展览图录)
罗伯特 · 毛瑞(Robert D. Mowry)
哈佛艺术博物馆亚洲部荣誉主任
…… 李华弌从北宋时期伟大的山水画寻求灵感,又采用宋代风格的笔法,与师承董其昌(1555年-1636 年)的清代追随者的传统中国水墨分道扬镳。此外,李华弌的山峰在画中上不见顶、下不见底,舍弃全景,仅取近观,是超出北宋框框的手法…… 将背景山峰放于特别角度,以便风景元素推到画的最表面,为画作加添壮伟和动感,一如风景的简化使之格外直接、慑人。这些特点给李华弌的画作注入了一份新意和现代感。……
…… 虽然熟谙西方风格,李华弌拥护并热心于挽救和复兴经典中国传统,然而他着意使他的画作与传统水墨明显不同……
摘录自〈李华弌:近作〉
(原以英文刊载于2010年英国伦敦Eskenazi画廊《李华弌的树、石、雾、山》展览图录)
索伦 · 麦理肯(Souren Melikian)
艺评人
……李华弌于1948 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一个如此背景的中国画家竟可安然渡过文化大革命, 已经足以令人惊讶。然而,真正轰动的是他无以匹比的大师级画艺,既收纳了中国文人的源远传统,并把它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笔尖轻拨间,灰、黑隐约交替,淡墨的渲染,小松树沿崖线蓄势待发等等,都见证着李华弌对北宋(11 - 12世纪)大师们的推崇— 这幅山水有着梦中美景的飘逸。然而,小心细看,不管是这幅山水又或是画家其它作品,都不像宋代绘画。……
……按气韵而言,这些山水画毫无疑问是中国风格,但在画面构图、更微的细节以及光线处理上,却又界定出一种在中国前所未见的全新艺术创作。……
摘录自〈灵感源自东西文化,一位大师的出世眼界〉
(原以英文刊载于2007年11月2日出版之《国际先驱论坛报》)
2015年,李华弌於湖北
沈揆一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与批评授
……在当代中国画家中,有一些人采用传统媒材来表现其艺术,李华弌(1948年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以其山水画作独树一帜。……
……他先将自然景象的序列分割打乱,然后以出人意料的方法重组画面。我们或许可以说他的观念是十分后现代的,因为他完全解构了我们世界以及他参考的中国古典绘画中现存的结构。但是他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使我们相信他的作品再现了宇宙的本质,而他的每一幅作品则向我们展现了其中一部份不完整的碎片。……
……他的作品深深打动我们,同时感情有所克制,从不过份张扬。作品之力量在于他把握到了文人画的特质,也就是中国哲学数百年来所传输的理念,那是不受时间所动摇的永恒价值。 ……
摘录自〈笔墨之趣-李华弌的山水〉
(刊载于2018年Rizzoli 及季丰美术出版社之《李华弌 心宽山水远》)
吴洪亮
北京画院副院长
……李华弌老师的画是在继承中求发展, 而不是一味的在求「变」。 ……李华弌老师的艺术明显有别于元代以来的文人画系统, 他试图远接宋人,试图用笔墨完成对于造化性格的准确描述,他是在有效地表达框架中的寄情。换言之,李华弌老师是在继承中国另一脉的传统,是对于文人画逻辑之前更远端的中国绘画理念的追溯。他追寻的不仅是这个传统的精神, 更包括一份做人、做事、创作、以至生活细节都「讲究」的信念……
……而他作品的「广大」正是由无数的「精微」编织而成的。这样「意象」的建构,我理解为「匠心」,而不是「匠气」。画山是山,画水是水,也是一种境界。 ……
摘录自〈师造化之奇-观李华弌作品答客问〉
(原刊载于2016年香港季丰美术出版社《奇观异景-李华弌新作展》展览图录)
1948 |
生于中国上海 |
1954 |
六岁师从王一亭之子王季眉习水墨 |
1964 |
师从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生张充仁学习西方绘画技巧 |
1969-1976 |
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美工作政治宣传画 |
1982 |
移居美国三藩市 |
1984 |
获旧金山艺术学院颁发艺术硕士学位 |
2005 |
拜国画大师陈佩秋为师 |
重要个展
2019-2020 |
《当代山水:李华弌》,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美国夏威夷 |
2019 |
《天道 ‧ 人本 — 李华弌作品展》,季丰轩画廊,香港 |
2017 |
《纸 ‧ 醉 ‧ 金 ‧ 迷》,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
《李华弌个人作品展》,季丰轩画廊出展,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香港 |
|
《重屏山水》,季丰轩画廊,香港 |
|
2016 |
《奇观异景 — 李华弌新作展》,季丰轩画廊,香港 |
2014 |
《李华弌的瀑布、岩石、竹》,埃斯克纳齐画廊,伦敦,英国 |
2011 |
《心印 — 李华弌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
|
《象外 — 李华弌新作展》,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
|
《十二生肖》,伦敦亚洲艺术周,伦敦埃斯克纳齐画廊 |
2010 |
《李华弌的树、石、雾、山》,埃斯克纳齐画廊,纽约亚洲艺术周,纽约,美国 |
2008 |
《李华弌六秩大庆》,水墨会呈献,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香港 |
2007 |
《李华弌的山水画》,埃斯克纳齐画廊,伦敦,英国 |
2004 |
《李华弌的铭鋕山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三藩市,美国 |
1997 |
《李华弌山水作品展》,怀古堂,纽约,美国 |
重要联展
2018 |
《墨境:杨致远与山崎朗子的当代中国水墨收藏》史丹福大学 Cantor Arts Center,美国加州 |
2017 |
《似重若轻:M+ 水墨藏品》M+ 展亭,中国香港 |
2015 |
《依然上海》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中国 |
|
《改变中的中国山水》阿莫斯‧安德森美术馆,赫尔辛基,芬兰 |
|
《众妙生峰》台北市立美术馆,台湾 |
|
《水墨‧万花源季》苏富比S2画廊,纽约,美国 |
2014 |
《改变中的中国山水》北欧水彩艺术博物馆,瑞典 |
|
《水墨当代》南海艺术中心,三藩市,美国 |
|
《水墨心境》 Ben Brown Fine Arts画廊,香港 |
|
《水墨‧梦幻仙境》苏富比S2画廊,纽约,美国 |
2013 |
《水墨时刻》,旧金山州立大学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矽谷亚洲艺术中心,加州,美国 |
|
《幻想 — 中国当代水墨大展》蜂巢当代艺术 中心,北京,中国 |
|
《水墨》苏富比S2画廊,纽约,美国 |
|
《阅墨 — 中国当代水墨画展》佳士得,纽约、 香港 |
2012 |
《墨妙无前》,百艺画廊,台北,台湾 |
|
《当代文房 — 水墨画和艺术品》,纽约亚洲艺 术周,纽约,美国 |
2010 |
《与古为徒》,波士顿美术馆,波士顿,美国 |
2008 |
《得意忘形》,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
2007 |
《重新启动 — 第三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
|
《光影无限》,芝加哥艺术学院,芝加哥,美国 |
2006 |
《20世纪山水画》,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
|
《新中国风景》,哈佛艺术博物馆,剑桥,美国 |
2004 |
《风景》,沪申画廊,上海,中国 |
1999 |
《中国5000年》,古根汉美术馆,纽约,美国 |
收 藏
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三藩市
洛杉矶郡立艺术馆,美国洛杉矶
布鲁克林艺术馆,美国纽约
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芝加哥
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剑桥
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美国夏威夷
克里夫兰美术馆,美国克里夫兰
斯宾塞美术馆,堪萨斯大学,美国罗伦斯
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香港M+,中国香港
香港艺术馆,中国香港
-
金墨无界 — 李华弌近作展
大馆 F 仓展室 2021年11月25日 - 12月12日季丰轩于大馆 F 仓展室举办《金墨无界——李华弌近作展》......更多 -
三十而立
季丰轩画廊成立30周年展览 2021年6月14日 - 8月31日 -
天道 ‧ 人本 — 李华弌作品展
香港中环雪厂街二十号地下 季丰轩画廊 2019年11月13日 - 12月14日《天道 ‧ 人本》展出两件李华弌最新创作之「重屏山水」作品,以及三组精巧扇面作品更多 -
纸 ‧ 醉 ‧ 金 ‧ 迷 — 李华弌个人作品展
香港中环雪厂街二十号地下 季丰轩画廊 2017年9月27日 - 12月17日李华弌个人作品展《纸 ‧ 醉 ‧ 金 ‧ 迷》在9月27日至12月17日于苏州博物馆新馆隆重举行。更多 -
重屏山水 — 李华弌个人作品展
香港中环雪厂街二十号地下 季丰轩画廊 2017年3月21日 - 4月21日 -
奇观异景 — 李华弌新作展
香港中环雪厂街二十号地下 季丰轩画廊 2016年3月22日 - 5月21日著名当代水墨艺术家李华弌首次于香港展览最新作品更多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2022丨季丰轩画廊 展位 1B26
2022年5月25日 - 5月29日季丰轩画廊第四年回归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带来一系列精心挑选的现当代艺术家作品: 谢景兰、李华弌、卢志荣、杰拉德 · 施耐德(Gérard Schneider)、皮耶 · 苏拉吉(Pierre Soulages)、乔治 · 马修(Georges Mathieu)、乔纳斯 · 伍德(Jonas Wood)、奈良美智及薛松。更多 -
典亚艺博 2020 和 艺荟香港 — 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
2020年11月27日 - 11月30日季丰轩画廊于「典亚艺博」呈献李华弌及潘公凯之水墨作品,以及于「艺荟香港—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展出赵无极、谢景兰、乔治.马修之抽象油画。更多 -
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李华弌个人作品展》
2018年11月8日 - 11月11日季丰轩画廊今年首度参展2018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展位E10),呈献中国当代水墨画大师李华弌个人作品展,展出全新金屏风作品、重屏装置作品及经典山水作品。 李华弌是一位游走古、今、东、西的艺术家。自幼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八十年代移居美国攻读西方艺术。他的艺术风格由北宋山水绘画启发,结合西方艺术理论训练,把当代意识注入中国文脉,以极致笔触建构宏大构图,描绘想像中的山水,并将文人画的永恒价值带到当代领域。 展览中两幅金屏风作品《逸意宁远》及《毅心毅骨》是今年全新创作。他选用金箔地日式屏风取代宣纸,以崭新形式呈现传统笔墨的力量。金的张力与水墨的安静形成一种平衡,墨色与金箔在灯光反射下互相衬托,作品整体面貌更显苍劲雄浑。 另一幅重屏装置作品《卧雪》呈现一种全新的大型山水画形式。在墙面上的大幅屏风前方挂一立轴,是为「重屏」。前置的挂轴提供了一个视觉焦点,挂轴的画面与后方屏风巧妙拼合,令二维的水墨画产生立体视觉效果。作品探索绘画的空间概念,亦反映艺术家对当代语境下传统绘画陈列与观赏方式的思考。 纸本设色水墨作品《月柏图》及两幅扇面作品,则是李华弌经典山水之作。画面中月下柏树充满难以压抑的耸动、攀依崖壁的苍松挺拔特立,既有工笔的优雅精微,又有写意的恢宏大气,气韵生动。更多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2017 《李华弌个人作品展》
2017年3月23日 - 3月25日亚洲视野 展位 3D46 季丰轩画廊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2017隆重呈献「李华弌个人作品展」,展位于「亚洲视野」(Insights) 3D46。 展览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美术史论与批评教授沉揆一策展,共展出李华弌三幅水墨金箔地日式屏风作品。为了呈现金屏风作品的视觉力量,特别邀请了著名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梁志天先生及团队设计展位空间,以及灯光设计师关永权先生进行灯光布局,将金屏风作品的微妙变化演绎出一种独特的观感。 沈揆一教授在策展文章写道: 「于当今芸芸中国艺术家中,李华弌别具一格。他的作品虽采用传统题材及物料,却洋溢强烈的现代情感、不同凡响的原创意念。..... . 李华弌的想象可说体现一种近乎浪漫的现代奇观,是自然世界中箇有的永恒之美。他的作品风格接近南宋绘画,构图及概念却反映当今时代的世界主义。......李华弌近期的山水画作,特别是以屏风形式的创作,更拼发出澎湃力量......这种在早期作品中的割裂现在更迈进另一层次:李华弌没有把山峰刻划为全然静寂,反而为其添上难以压抑的耸动。就像以虚拟现实冲击想像,或介入已给新视觉科技转化的世界中,李华弌近期作品中的悬崖、山峰、树木充满动感,创造出一种崭新幻像。......」 公众开放时间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下午1至8 时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下午1至9 时 2017年3月25日,星期六,上午11时至下午6时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