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潘公凱1947年生於杭州,現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及博士生導師。

 

著名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連續在中國兩所最重要的美術學院(中國美院、中央美院)擔任院長,主持並領導了兩所學院的跨越式發展。潘公凱家學淵源,受父親潘天壽(1897-1971), 與黃賓虹、吳昌碩、齊白石並列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四大家之一)影響,精研中國文人畫筆墨傳統。文革中在農村勞動八年。

 

八十年代以來致力於中西藝術研究,提出中西兩大藝術體系「互補並存,雙向深入」的學術主張,尤其關注二十世紀以來,在迅猛爆發的西方影響下,東西方傳統的穿插與分歧。潘公凱在藝術實踐與理論研究中聚合中西方兩種視角,在中國筆墨與當代世界之間建構並呈現出新的關聯性。一度被認為是背道而馳的中西方畫法,在潘公凱的作品中獲得一種並非交融卻「和而不同」的並存,保有各自特質同時又共同映射出來自今日中國的全球視角。

 

裝置作品《融》曾參加第五十四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館主題展,水墨作品《風荷圖》、《雪蓮圖》參加第五十六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本博宮特展;擔任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展陳設計總策劃和總設計師。

 

曾在歐洲、美國、中國及亞洲各地舉辦大型個展,其中包括美國聖地牙哥美術館、西雅圖弗萊美術館、紐約菲力浦畫廊、德國卡爾斯魯厄ZKM藝術中心、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美術館、巴黎索邦大學美術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日本東京大學美術館、臺北國父紀念堂、香港藝術中心、北京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上海龍美術館、廣州廣東美術館等地,廣獲好評,作品被各大博物館、藝術機構、私人藏家大量收藏。

 

著述跨越中國繪畫史論、現代性與全球化研究、設計與建築三大領域,著述包括《中國筆墨》(英文版)、《中國繪畫史》、《中國美術60年》、《限制與拓展--關於現代中國畫的思考》、《潘天壽談藝錄》、《潘天壽繪畫技法解析》、《中國現代美術之路》、《論現代藝術的邊界》、《中國現代美術之路》、《"四大主義"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自覺與中國現代性的探詢》、《現代轉型與藝術家的視角》、《象域城市》、《生成與營構--潘公凱建築方案集》等。

 

1991年被評為有特殊貢獻知識份子;1997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被授予美國三藩市美術學院榮譽博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榮譽博士、美國馬裡蘭藝術學院榮譽博士、加拿大艾米利卡爾藝術與設計大學榮譽博士。

 

潘公凱以全面的學養、廣博的見識、精深的研習,在藝術教育、中國繪畫、美術理論、當代藝術、建築設計領域建樹豐碩,屬當今中國藝壇最獨特的藝術家個案之一。

 

 

作品
展覽
活動
藝術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