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o Eng Seng 張永生 1938
艺术创作的作用在于促使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思考与行动。 —— 张永生
艺术家张永生是新加坡第二代艺术家群体中最受尊崇的代表之一,他曾荣膺新加坡最高艺术殊荣「文化奖章」。张氏的创作历程横跨七十载,以其关注社会议题的创作实践、大胆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对各种材料不懈的实验精神见称。他投身艺术教育长达二十五年,并在多个艺术机构和政府部门担任顾问职务,对教育与构建亚洲文化认同的贡献,使他在新加坡和英国获奖无数。 2024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彰显了这位艺术先驱的非凡艺术成就。
张永生最具标志性的艺术突破在于独创「纸染雕塑」(Paperdyesculp)——通过染色纸浆创造出绘画、拼贴与雕塑交融的独特语言。他视纸材为亚洲文化特质的载体,其多元而富趣味的创作形式背后,蕴藏他对全球事件及文化的澄明洞察。透过幽默与反讽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不仅唤起人们对世界复杂性的独立思考,更引领观者欣赏日常生活细节及其不完美之美。
自1959年首次个展,张永生经陆海两路赴英深造,先后毕业于伦敦中央艺术与工艺学院、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他在伯明翰取得专业教师资格,完成两年海外教职后,于1971年归国投身新加坡艺术教育,为当地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倡导者。他始终致力推动艺术语言革新,他除了从事艺术教学,更积极筹办艺术节及展览以培育本土后进,同时始终不懈地探索各种材料的可能性——这份创作热忱延续至今。
纸染雕塑
纸染雕塑的发明,让我彻底摆脱了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直到今天,再没有人将我的创作与其他人相提并论—他们讨论的只有我的艺术。 ——张永生
1970年代末,张永生创作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成为贯穿他创作生涯的鲜明标志。他将这种独创技法命名为「纸染雕塑」(paperdyesculp),既强调其为个人独创的媒介,也凸显了该技法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技法通过将染色纸浆塑造成充满动感的形态,既可呈现于平面载体(如纸张、画布或网面),也能独立成为三维立体作品。纸染雕塑融合了绘画、拼贴、浮雕与雕塑等元素,打破了传统艺术分类的界限。
这种实验性的创作手法时而融合天然纤维、玻璃纤维、混凝土,甚至塑胶废料与其他现成物,赋予作品别具一格的肌理与游走于戏谑与怪诞之间的强烈视觉冲击。作品鲜明的触感与自然成型的姿态,促使观者重新审视周遭现实与生活经验,由此反映出艺术家对全球议题的深刻关注,以及贯穿其创作的社会文化批判主题。